“當前,疫情尚未結束,如何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實現全年焦化行業穩定發展和生產經營目標,任務艱巨繁重。各企業務必積極適應形勢變化,直面困難與挑戰,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開拓生存發展的新局面?!?月21日,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在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第六次(擴大)通訊會議上,做題為《堅定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信心,不斷提升焦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主題報告時表示。
據悉,目前,我國焦化市場仍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不規范、不公平、同質化的競爭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產業間利益分配不盡合理的矛盾還較突出。市場波動變化除了受用戶市場的穩定性影響外,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產業政策的規范約束、安全環保合規達標的監管影響也是重要因素。崔丕江指出,焦化生產企業要切實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和煤焦鋼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開放的理念、胸懷,創新商業模式,形成長期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國內外經濟大格局中開拓生存與發展空間。
上半年焦化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崔丕江介紹,上半年,全國焦炭產量為22868.6萬噸,同比下降2.5%。其中,鋼鐵聯合焦化企業焦炭產量為5467.7萬噸,同比增長0.83%;其他焦化企業焦炭產量為17400.9萬噸,同比下降3.48%。總體看,焦炭產量雖有減少,但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以往供大于求的被動狀態也得到改善。
在5月份焦炭價格連續上漲的基礎上,6月份,山東省實施“以煤定焦”導致產量受限,江淮地區、河北省、山西省落實去產能政策影響,使得焦炭價格進一步上漲。截至6月末,焦炭價格累計漲幅在9%左右,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生鐵產量增長而焦炭產量下降,市場供需總體偏緊。近幾年,焦炭價格基本呈現隨煤炭、鋼鐵企業效益的增減和供需平衡狀態而波動的態勢,焦化企業幾乎沒有定價權。
據海關總署統計,1月~5月份,我國出口焦炭144.85萬噸,同比下降58.19%;焦炭出口平均價格為224.70元/噸,同比下降24.00%。其中5月份,我國出口焦炭41.62萬噸,同比下降52.65%,環比增長20.29%;焦炭出口平均價格為203.32美元/噸,同比下降25.70%,環比下降14.12%。5月份,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分列進口我國焦炭的國家前3名,進口量分別為14.69萬噸、11.99萬噸和4.36萬噸,占我國出口總量的74.58%。由于除中國外的全球經濟恢復短期內仍很艱難,大宗原燃料需求明顯減少,全年焦炭出口將降至近幾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1月~5月份,我國進口焦炭52.61萬噸,同比增加47.54萬噸,增長9.3倍;進口焦炭平均價格為239.44美元/噸,同比上漲17.30美元/噸。冶金焦炭進口反映了國內外兩種資源供需變化的一個新情況,應給予必要的關注。
進入第二季度后,焦化行業經濟運行逐步恢復正常,且由于市場供需狀況的有效調整,焦化企業的經營效益也有所改善。“總體向好的行業發展形勢來之不易,應加以維護。”崔丕江指出,“根據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趨勢判斷,全年煤鋼焦行業的產量將持平或略有減少,企業效益將比去年有所下降?!?
焦企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進入2020年以來,焦炭主產省區進一步加大了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河北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焦炭產能置換方案公示,共涉及退出32家焦化企業的2640.3萬噸焦炭產能(主要是退出4.3米及以下焦爐產能),壓減200萬噸產能。該省涉及減量置換新建產能2165萬噸,擬于2020年底投產649萬噸,2021年底投產1119萬噸。山東省去產能持續推進,按照任務要求,2019年~2020年合計壓減產能1686萬噸,截至今年4月份已退出產能966萬噸,今年全省焦炭產量要控制在3200萬噸,較2019年減產30%左右。3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決戰計劃》,對焦化行業的環保和物流工作做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今年運出該省的焦炭將基本上全部采用鐵路運輸。5月2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若干措施的通知》。5月21日,柳鋼集團防城港鋼鐵基地備煤焦爐工程3號焦爐正式投產,這是國內首座投產的7.5米大型頂裝焦爐,也是柳鋼集團防城港鋼鐵基地在建項目中第一個正式投產的項目。5月29日,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0萬噸/年焦炭氣化制甲醇項目一次聯合試車成功,產出合格甲醇,標志著其首發上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焦炭氣化制60萬噸/年烯烴項目全面投產。該項目投產后,寶豐能源將具備120萬噸/年聚烯烴、400萬噸/年甲醇生產能力。潞寶集團正在全力推進四大重點項目——高端智能化的500萬噸特大型焦化項目,萬噸級高端特色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項目基地,10萬噸錦綸6長纖維項目,高端氫能裝備(儲氫罐、儲氫瓶及加氫站等)等接續建設。
下一步做好4項重點工作
對全年下一步重點工作,崔丕江強調,焦化行業企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應做出怎樣的貢獻?能否不負歷史擔當,砥礪前行做好自己的事?這些是對各企業綜合實力、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又一次全面的檢驗。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不可松懈。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區域性、散發性疫情還有反復,全球疫情還在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警惕性仍不能有絲毫放松。各會員企業務必認真遵循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疫情防控要求,以對職工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將常態化疫情防控體系機制健全完善,做到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為我國奪取疫情最終勝利再做貢獻。
二是完善市場體系建設。5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下發,各焦化企業應對《意見》加以深刻理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研究落實。協會焦炭市場專業委員會和各焦化生產企業,要加強區域市場的溝通協調,注重研究煉焦煤、焦炭及化產品市場變化規律,加強行業自律,根據市場變化合理調整和安排生產節奏,自覺規范市場競爭行為。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焦化行業規范條件》于6月11日正式發布并實施,為進一步推進焦化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各焦化生產企業應認真對照評價自身的條件,避免不規范發展造成的產業政策風險。
崔丕江指出,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認為今后3年是國企改革關鍵階段,“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跨行業、跨地區加快兼并重組勢在必行”。目前,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前景正經受著市場和社會公信力的檢驗,分化調整的強度將更加劇烈,是煤焦鋼企業選擇合作伙伴的最佳時期,各焦化企業特別是獨立焦化企業應抓住時機,開創煤焦鋼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據中焦協統計,2019年我國焦炭產量前10位企業合計產量為9457萬噸,占全國焦炭總產量的20%,產業集中度與10年前基本沒有變化。據有關研究機構調查,鋼鐵企業前10位的集中度為36.8%,22家千萬噸級以上鋼鐵集團集中度達到52.4%;煤炭企業前十強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50.82%。我國焦化企業中冶金焦炭全部外銷的產能和產量占到60%以上,且以獨立民營企業為主,資本結構也有待優化。同時,改變“以我為主”的發展理念,開放發展、合作發展的意識還不夠緊迫、不夠強烈?!暗巧鐣髁x市場經濟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優勝劣汰持續分化的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布局調整時期,創新商業模式已成為獨立焦化企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做優做強、行穩致遠的重要選擇。希望具有一定發展優勢的獨立焦化企業,抓住機遇,積極通過企業間資產整合、兼并重組,優勢互補、提高產業集中度,邁出集約化、高質量發展新步伐?!贝挢Ыf。
三是焦化企業應盡快實現安全環保達標。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尤其是處在“2+26”城市、雄安新區以及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的城市焦爐污染物治理的壓力越來越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治理任務,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國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崔丕江表示,環保重點監控地區焦化生產企業,應全面建好、用好、管好各項環保設施,按時間節點完成達標任務。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焦化生產物流運輸方式的影響,增加鐵運和水運已成為今后全國物流發展趨勢,公路運輸的限制影響將在相關區域進一步有所反映,相關企業應提前做好預案。
“環境治理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差別化環保政策倒逼落后產能、不達標企業退出市場已迫在眉睫?!贝挢Ы瓘娬{,“近幾年,焦化生產企業在安全生產和污染物治理上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技術工藝和裝備設施也在不斷提升完善,但相當一部分企業污染物排放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家或重點監控地區標準要求,安全標準化管理還有薄弱環節,安全事故還時有發生。企業要進一步做好安全環保設施達標的正確評估,全方位提高安全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實現焦化行業安全穩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四是推進焦化行業團體標準制定。崔丕江指出,標準是促進科技創新的技術基礎,是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條件。中焦協將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專題研究《焦化工藝技術規程》、制定工作推進方案,落實參與單位的分工和任務,明確完成時間,確保團體標準制定工作順利進行。通過焦化行業團體標準的制定,為企業實現焦化生產全流程系統優化、補足短板、降本增效提供強力支撐。
崔丕江表示,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焦化行業企業也應堅定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信心,不斷提升焦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更加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措施,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我國完成今年總體發展目標任務做出焦化行業應有的貢獻。